民主生活制度是支部班子成员或党员进行交心通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认识、调整内部关系、总结经验教训、增强团结和谐,解决党支部班子自身矛盾问题的一项重要制度。组织生活会是党支部民主生活制度的主要形式。
频次组织生活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一般安排在第四季度,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召开的,须报上级党组织同意。
基本程序
会前准备
1.确定会议主题
组织生活会的主题要贯彻中央要求,鲜明集中,聚焦问题,符合基层党支部建设实际。会议主题一般由上级党组织统一确定。
2.制定会议方案
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制定组织生活会方案,包括会议主题、时间、形式、议程、参加和列席人员、具体工作安排等。
3.组织学习研讨
基层党支部以“三会一课”为主要形式,辅以个人自学,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中央精神和公司规定的学习材料,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党员意识,准确把握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的目的、方法及要求。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天。
4.开展谈心谈话
党支部支委会成员之间要互相谈心谈话,交换意见,并与支部每名党员谈心。党员和党员之间也要互相谈心。
5.查摆突出问题
基层党支部应通过个别谈话、集体座谈、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员查摆的问题要分别形成问题清单。
6.撰写对照检查材料
设党支部委员会的党支部,应撰写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支部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要联系具体事例查摆问题、剖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整改措施;支委会成员要撰写对照检查发言提纲,条目式列出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普通党员要对照党员标准,实事求是地作出自我评价,多作自我批评。支部全体党员要结合谈心谈话内容,提前准备组织生活会上拟对其他同志的批评意见。
7.材料审核
党支部副书记和委员的对照检查材料、普通党员的书面自我评价要经党支部书记审核。对查摆问题不全面不深入、改进措施没有回应问题、操作性不强的,要督促修改完善。
8.筹备情况送审
组织生活会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后,党支部应当提前7日将准备工作情况报告、会议方案、支部班子和支部书记对照检查材料一并报上级党组织审核,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开会。上一次组织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报告,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会议召开
1通报上一次组织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本次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情况和会议筹备情况。
2设党支部委员会的党支部,由党支部书记代表支委会报告党支部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并查摆存在的问题。
3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依次作对照检查发言,并听取其他同志的批评意见。
4普通党员作自我评价,其他同志对其提出批评意见。党员人数30人及以上的党支部,可分党小组进行,基层党支部派支部委员参加和指导。
5进行党员民主测评,重点对照党章规定以及合格党员标准进行评价,具体按照公司相关制度执行。
6上级领导或督导组点评。
7党支部书记总结会议情况,提出整改工作要求。
整改落实
1.制定整改方案
根据组织生活会检查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基层党支部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具体责任,明确整改目标和完成时限。支委会成员和普通党员也要制定整改措施。
2.工作报告
组织生活会结束后7日内,向上级党组织报送会议情况报告、会议记录、整改方案(清单),以及民主评议党员情况。
3.整改公示
整改方案应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4.资料归档
建立健全组织生活会档案资料,会议相关请示报告、学习记录、会议记录、支部对照检查材料、支委发言提纲、整改落实方案等,由基层党支部负责及时归档。